钛焊管因钛材活性强、对杂质敏感的特性,制造过程中的防污染控制直接决定产品性能,需构建覆盖全流程的污染防控体系。
原材料预处理阶段需阻断污染源头。钛坯料入库前需通过真空烘干(120℃×2小时)去除表面吸附水分,避免氢脆隐患;加工前用无水乙醇替代传统水剂清洗,配合专用钛合金清洗剂清除氧化皮,清洗后30分钟内必须进入下道工序,防止二次氧化。存储时需用聚乙烯薄膜密封,与碳钢等异种金属隔离存放,避免接触腐蚀。
焊接环节的污染防控是核心。采用惰性气体(纯度≥99.999%氩气)全程保护,焊枪需配备双层气罩,确保焊缝及热影响区处于气体保护氛围;背面保护需提前5分钟充氩,流量控制在8-12L/min,焊接后延迟10秒停气,防止空气侵入。焊接区域需设置洁净工作站,避免粉尘、油污接触,操作人员需佩戴无绒手套,工具选用
钛合金或不锈钢材质。
后续处理与检测需强化污染排查。焊后酸洗需使用硝酸-氢氟酸混合液(比例5:1),严格控制温度(20-25℃)和时间(5-8分钟),避免过腐蚀;清洗后需用去离子水冲洗至pH值7±0.5,烘干温度不超过150℃。同时通过荧光光谱仪检测表面杂质,确保铁、碳、氧等元素含量分别≤0.05%、0.03%、0.15%,超标的需重新处理。
全流程防污染措施通过源头控制、过程隔离、精准检测的闭环管理,可有效避免
钛焊管因污染导致的性能劣化,满足高端领域对材料纯度的严苛要求。
上一篇:钛管耐腐蚀性能数据分析
下一篇:没有了!